icon__search

1月07日(日)|在山間河谷走跳的人們

馬加爾人 MAGAR PEOPLE

January 7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馬加爾人(註)屬於藏緬人種的後代,是尼泊爾古老的原住民族之一。至今,最傳統的馬加爾人聚落仍存在於他們的原鄉——帕爾帕(Palpa)。

進入帕爾帕一帶,可看到高高低低的丘陵上分散着許多馬加爾聚落。甘達基河貫穿了這一片山地部落,馬加爾人在河谷種植稻米和其他糧食作物,也會在河邊砍草回家餵養家畜。

每日清晨,馬加爾人托曼用額頭扛着竹簍,手上拿着小彎刀,從山上的家下到河谷去。一般人需要走一個小時才能抵達河谷,但對從小在山上生活的托曼來說,幾個上竄下跳,15分鐘就可到達。他俐落地把雜草與細小的樹枝砍下來,塞滿整個竹簍,再回到山上的家餵牛。

托曼的妻子已經在廚房升好火,煮了一杯又甜又燙的茶,給家人們當早餐。托曼快速地喝完了茶,又再度拿起竹簍往山下走去,這次是去水井挑水。由於這裡並沒有自來水系統,因此需要飲用水、煮飯、洗手、沖廁所、餵牛羊,甚至農業灌溉用水時,除了使用雨季的儲水之外,尼泊爾多數的山村居民都需要像托曼一樣,來來回回好幾趟,以挑水回家。

註:與其他尼泊爾原住民族不同,馬加爾人受印度教的影響較深,多數人崇拜印度教的三大主神——梵天、毗濕奴與濕婆,並融合了許多馬加爾傳統原有的自然神靈崇拜。


代禱文

天父,在這片美麗山河之間,感謝祢賜予馬加爾人許多大自然的禮物,使他們擁有健康的身體,並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。然而,馬加爾人卻不知道是誰創造了他們,也不知道是誰在供應着他們的需要。祈求神打開山區的福音之門,差派宣教士來到馬加爾人當中,讓他們有機會認識三一真神,並聽見從創造、墮落、救贖到終末,關乎他們生命的故事。求神保守福音工作能在馬加爾族群中擴展,特別是在家族關係緊密的傳統部族,因第一位接受福音的人,總是遭受家族的強烈反對與逼迫。求聖靈堅固馬加爾基督徒的信心,看見神依然按照應許信實地與他們同在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
1月01日(一)|最脆弱的一群

January 1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從北部海拔數千公尺的喜馬拉雅山脈,到南部肥沃廣大的恆河平原,僅僅200公里的範圍內,高低起伏的地形景觀,造就出尼泊爾的氣候多樣性。人們在這片土地上務農、畜牧,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。 然而近幾年來,這裡的氣候越發怪異,超乎常理。季風期間的極端強降雨,導致洪水事件頻發。喜馬拉雅冰川的快速消退,增加冰湖潰決洪水(註1)及山崩的風險。冬季的干旱,讓仰賴雨水灌溉的農民們(註2)幾乎種不出作物,不僅人吃不飽,牲畜也逐漸消瘦。季風前後的異常高溫、干旱所引起的森林野火,破壞了達利特和賈納賈蒂(註3)賴以維生的森林資源。 天氣模式的改變,進而出現新的病蟲害問題,但農民們並沒有額外的錢財改善農業技術。久久不退的洪水,導致人們被登革熱、痢疾、傷寒、腹瀉、霍亂、胃腸炎等疾病輪番夾攻,三天兩頭就生病。尼泊爾大部分地區依靠 水力發電,不規律的降雨致使供電不穩,造成醫院設施停擺。 極端氣候,還加劇了尼泊爾的貧困。為了多賺一點錢,許多尼泊爾男人出國打工,留在家鄉的婦女必須一肩扛下種田、飼養牲畜和照顧家庭的責任,已無力再承擔任何一次的意外。 註1: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,簡稱GLOF,被冰壩包圍的冰湖傾瀉而出時所發生的洪水。 註2:超過80%的農民依靠雨養農業維持生計。 註3:達利特(Dalit)和賈納賈蒂(Janajati)等屬於賤民階級,排除在種姓制度之外,是尼泊爾的社會邊緣群體。 代禱文 天父,我們必須向祢承認,有負於祢的託付。祢要我們以愛來管理世界,我們卻出於自私,對地球資源予取予求,得罪了神、受造界,以及其他的人類同胞,包括尼泊爾人。祈求聖靈幫助我們,「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,滿心知道神的旨意;行事為人對得起主」,找到合神心意的生活方式。我們要為尼泊爾人禱告,願神透過各國專家研究小組,提高尼泊爾人對極端氣候變化的認識和應對措施(特別是偏遠山區),並供應他們所需的醫療資源,以及為他們建設合適、穩固的電力系統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1月02日(二)|誰來為我們的損失承擔責任

January 2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24歲的尼泊爾女孩什雷雅(Shreya K.C)在聖母峰山腳下長大。「我們每天活在被冰川融水淹沒的恐懼中。」她義憤填膺地說,「極端氣候已嚴重威脅尼泊爾居民的生計、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……必須要有專門的金融機制來彌補我們的損失。」 什雷雅所說的金融機制是「氣候賠償」(Loss and damage) 。由於已開發國家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對氣候所造成的影響,已超出開發中國家的適應能力。故此,透過建立融資機制,為那些受極端氣候影響嚴重的國家(包括洪水、海平面上升及其他氣候問題)進行補償。然而,「氣候賠償」此議題早在1990年代就已被提出,卻在已開發國家的阻撓之下,直到2022年才首次被列入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COP27)的議程中。尼泊爾的碳排放量只占世界總排放量的0.05%(註)。什雷雅說:「貧窮的尼泊爾在第一線承擔着極端氣候災難,導致國家發展停滯,甚至必須舉債重建村落。尼泊爾人主要靠豐富自然資源過活,但在氣候災難的衝擊下,旅遊業和農業的收入皆大幅減少。」 「許多尼泊爾男人失業后開始酗酒,喝醉了就打老婆和小孩。」什雷雅接着說,「因為水資源缺乏,人們須長途跋涉五小時僅為了取水,許多尼泊爾婦女因此患上子宮脫垂。」 註:數據來自世界人口評論(World Population Review)。 代禱文 天父,願聖靈激勵我們,願意學習行善,尋求公平,幫助受欺壓之人,捍衛孤兒的利益,為寡婦爭取權利。求神呼召更多基督徒,以聖經的價值觀,一同來討論「氣候賠償」的可能性;同時,謙卑地與非信徒合作,並溫柔地對已開發國家領袖提出挑戰。願神興起屬神的子民,帶着神所賜的專業、知識與才能,到尼泊爾開展扶貧工作,建設水利基礎設施,以及推動傳福音事工,好讓尼泊爾人脫離貧窮,在基督裡成為新造的人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

1月03日(三)|大山之國

January 3, 2024 • 文:宣教日引|粵語朗讀:沈小嵐, 背景音樂:《何其佳美》簡雅姍鋼琴創作演奏

有世界屋脊之稱的喜馬拉雅山脈(Himalaya)縱橫在中國與尼泊爾之間,綿延數千公里的雪山,承載着神對尼泊爾滿滿的祝福與考驗。 喜馬(Himal)和拉雅(Laya)這兩個尼泊爾語的意思分別為「高山」和「住所」,合在一起也就是「高山之處」。對尼泊爾人來說,能夠稱為「喜馬」的山是終年積雪及海拔六千公尺以上的大山,其餘的只能稱為丘陵(像是台灣的中央山脈)。 尼泊爾擁有多元的氣候與生態系;南方是與印度接壤的亞熱帶平原,北方則是高山極地氣候。而在這之間居住着兩大人種:一、最早定居在此,圓臉、黃皮膚的藏緬人種,他們又分為不同族,每一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與語言,大多信奉藏傳佛教和自然神靈;二、濃眉大眼、棕色皮膚,從印度大移民過來的印度雅利安人種,他們帶來的印度教信仰與種姓制度,至今仍影響着尼泊爾社會。 尼泊爾直到2015年《憲法》通過後,才正式成為宗教自由的國家。有趣的是,為了實現宗教自由平等,尼泊爾《憲法》將佛教、印度教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和各族群的重要節慶,通通列為國定假日,使得一年當中充滿大大小小,將近四十個節慶假期。 代禱文 天父,感謝祢賜予我們如此美麗的世界。每當我們眺望群山、仰望蒼穹和壯麗的大自然時,總是感到那麼驚奇與敬畏,看見自己是多麼微小的存在。然而,祢卻時時顧念着我們,垂聽我們每一個人的禱告。今天,我們要為尼泊爾向祢呼求,這裡還有許多不曾聽聞福音的人民,他們被印度教、佛教、自然神靈崇拜所綑綁,心中未曾享有真正的平安與喜樂。求神看顧在尼泊爾的基督跟隨者,愿他們在社會上成為光與鹽,散發基督的馨香氣息。求神保守尼泊爾的宣教團隊能順利進行各項事工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,阿們!